Home文民部落文章內容

除了吃湯圓 冬至還有你不知道的禁忌

2022/12/13

  • 文民編輯部
  • 2023/12/18
  • 4732

相信這幾天大家都感受到真的變冷了,也代表要過冬至了,今年的冬至落在12月22日,老一輩的台灣人稱冬至為「冬節」,你知道嗎?冬至是24節氣裡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個節氣,是最早訂出來的節氣是曆算訂定節氣的基準。冬至這天晝日最短、夜晚最長,可以說是個極陰之日。但「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因此冬至也被視為陽氣回升的初始日,有「冬至陽生春又回」、「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同時也是道教地位最崇高、生於生於混沌之先元始天尊的壽誕。

早在周朝,就有冬至祭天以迎來初始陽氣,並且祈禱消除災難與瘟疫的做法。到了漢代,冬至進一步正式成為一個節日,傳統習俗的冬至有三天,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而冬至當天又叫做「長至」隔天稱「至後」,所謂「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人們在「小至」製作湯圓,「長至」當天煮來祭祀祖先與神明;在臺灣,人們會把糯米磨成漿然後瀝水成為「圓仔切」再染色搓成紅、白小湯圓,煮成「清圓」也就是煮好加糖水的小湯圓,來祭祀神明跟祖先祈求平安過好年,祭祀好後,全家一起吃湯圓稱為「添歲」。除了吃湯圓祭祖外,民間還有把祭祀過的湯圓沾在門窗、櫥櫃上來犒賞器物,據說這是源自於「五祀」的舊俗,是表達對這些器物的感激之情稱為「餉耗」,古人甚至還會把湯圓沾在耕田牛的牛角上,稱為「圓仔釘」。

冬至一陽(羊)生。(國立故宮博物院)

 

關於「餉耗」有一個悲傷的故事,相傳舊時福建地區曾經有個貧窮家庭,因故在冬至這天進城,但途中妻子卻突然病逝,籌不出喪葬費的父親只好將女兒賣給大戶人家當丫環來埋葬妻子,但是才失去母親的女兒又得知自己被賣掉而傷心昏厥,父親當時向人討到一碗湯圓,讓女兒喝下熱米湯,後來女兒醒來,父女傷心的離別並將最後一顆湯圓分成兩半分別吃下,希望能一家能有團圓的一天,後來在有錢人家當婢女的女兒,每年都相當思念著父親想著跟爸爸團圓,於是她每年冬至都借著犒餉門神的名義把湯圓黏在門上,希望父親看到能找到自己...於是有了黏湯的習俗。

澎湖的捏雞母狗仔。(33拍攝提供)

在澎湖,冬至這天一定要吃菜繭與「捏雞母狗仔」並用來祭拜祖先,菜繭台語念做「菜幹」,是澎湖人冬至必吃的食物,就像湯圓一樣重要,對澎湖人來說沒吃到「菜幹」就像就沒有過冬至一樣,菜繭是用米漿製成的「米切」包著高麗菜、肉、花生、紅豆等等內餡形狀像是肥胖的鍋貼水餃,有鹹也有甜是地道的澎湖美食;而「捏雞母狗仔」是拿搓湯圓的「圓仔切」拿來捏成雞、鴨、牛、羊、魚、豬、元寶等等的造型來拜拜,因為以前生活比較貧困,因為過完冬至緊接著就是農曆年沒有太多的預算可以再另外購買祭品,因此就用「圓仔切」捏成各種動物造型來祭拜,也是小朋友的樂趣。

冬至作為一個歷史悠久重要的傳統節日自然也有不少的講究與禁忌:

*在漢代,冬至,還有贈送父母鞋襪祈求長輩、親友長壽的風俗,曹植就曾經在冬至送鞋襪給曹操,在一些地方也有媳婦送公婆鞋襪的習俗。因為冬至後一陽生,白晝逐漸增長,送鞋襪就是祝福親友日子越過越長久、長壽的意思。

*冬至日必須吃湯圓、飲溫酒可以扶陽延壽,但不宜吃生冷的食物。

*冬至吃湯圓可以增進人緣、財源,但湯圓必須以雙數為吉。

*冬至為陰盡而陽生,象徵混沌初開萬物生,因此有白天吃湯圓、晚上吃餛飩(渾沌)的說法。

*每逢八大節氣的前後日在擇日學上為「四離四絕日」,冬至的前一日與後一日都不適合置辦重要大事,不管事開業動工、嫁娶都相當不利。

*「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門食之,可免疫氣。」《歲時雜記》提到「至日」這一天,如果用赤小豆來煮粥全家團圓一起吃能避開瘟疫。

過節如同過劫?

 

相關標籤 :

按地區搜索
按類型搜索節慶
文民部落
從活動月份搜索節慶
尋找縣市節慶
閱讀縣市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