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文民部落文章內容

很多人不懂卻很重要的民俗知識 入廟拜拜的禁忌

2022/04/22

  • 文民編輯部
  • 2022/05/25
  • 12015

據內政部統計,台灣目前寺廟已登記與補登記數量總計為11,416座,寺廟密集程度可見一班。相信大家多少有到寺廟拜拜走動的經驗,不過你知道嗎?到寺廟拜拜其實是有講究的!從入廟該走哪道門,到拜拜完離開寺廟,在民間都有一套規矩跟禁忌,到廟裡拜拜的人雖多,但知道這些規矩的卻很少,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到寺廟拜拜的民俗禁忌。

最近在台中文化園區有一場很特別的展出,那就是由文資局主辦的「古物廟–寺廟古物特展」,這場展出結合了DIY、多媒體、實物等應用與巧思,彷彿將整座廟都搬進了展場,這也喚起了我的寺廟魂,所以這期就來與大家聊聊「入廟要注意那些事!」

出入廟要走哪個門:入龍門、出虎口

一般我們進寺廟之前,會看到三道門(三川殿),分別是中間、左邊、右邊,這邊的左右是以廟中主神的坐向為準,左邊稱為龍邊,所以左的門就被稱為龍門;主神的右邊也就是虎邊,所以右邊的門就稱為虎口,所以當我們要進到一座寺廟裡的時候,應該左進又出,也就是入龍門出虎口,有貴人提攜遠離厄運的意義。

 而寺廟的中門,是廟中神明出入的專用道,如果遇到重要領導人、官員、貴賓來訪,寺廟也是會開中門來迎接的,不過寺廟中門就相當於古代皇宮的天子御道,所以寺廟大多數的時間會在中門放置柵門,避免新手香客誤闖。

 門檻

另外,入廟還有一件事要注意,那就是進出的時候不能踩門檻,也不能故意踢門檻,否則就會被視為挑釁神明喔!因為在傳統上,踩門檻上是一種侵略的行為,閩南語有「侵門踏戶」的說法,就是指不尊重別人,侵入別人底線的意思,所以拜拜祈福千萬別踩這個雷。

沐手焚香

很多人都不知道,拿香拜拜之前是需要沐手的,也就是把手好好洗乾淨,水果也需要清洗乾淨,須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在清洗供品專用的地方漱口跟洗自己的私人用品,這樣可是大大的不敬!

*日本的神社寺廟在入廟前都設有「御手洗 みたらし【mitarashi】」,就是提供香客洗手漱口的地方,而且順序還有講究的。

 還有點好香之後,也不能用嘴巴去吹火,不然香就沾染了穢氣,同理其他的供品洗好後,如果發現有小蟲也不能嘴吧吹氣,正確做法應該是要用手來搧。

四色金是敬神的基本配備

禮不可失

如果我們今天到廟裡是對神明有所求,像是要求籤詩請神明指點迷津、改運、向神明許願等就不能空手不帶供品了,如果沒有供品至少也要拿一份四色金、添一些香油才不算失禮喔。

不淨之手

插香要用左手,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用先右手來行不淨之事,如擦屁股、打蚊子、打人、摳腳等;又說右手陰左手陽,所以拜神明插香用左手,拜祖先插香用右手以區分陰陽。

寺廟天公爐大都是露天

天公爐

另外,插香的順序也很重要,一般來說擺在最外面的爐就叫做天公爐,天公爐因為象徵著玉皇大帝,也就是天公,因此必須見天,所以大多被擺在寺廟外或是天井之中,天公爐大多設有三足,來象徵天公是三界至尊。因此在拜主神之前也是先向天公爐拜拜插香,之後再拜主神、左殿配祀神、右殿配祀神、下方、後殿,最後才是戶外的香爐。

拿香拜拜的禁忌

在拜拜的過程中,一定免不了拿著剩下的香拜神,這時候要注意,如果手中的香只剩下兩柱時,是不能同時拿來拜拜向神明致意的,因為有個說法是兩柱香是用來祭祀亡靈的,正確的做法是把一炷香先放在供桌上,用一炷香拜神,插好香之後,再拿起桌上的那一柱繼續拜完才正確。還有還有如果香插歪了,是不能把香拔起來重插,只能用手扶好。因為重插香可能就代表你所求的事情不會成功,可能要重做;另外,插香的時候也要注意香跟香之間的距離,很多人都喜歡把三柱香一起插進香爐,但如果香跟香的距離太近搭在一起,據說主人容易會有一些爛桃花、糾纏的情況,已婚者要特別小心,所以最好是一柱一柱距離適中的把香插好。

金爐不能亂丟東西:神明會生氣

還有最後在燒金紙之前,別忘了要先把四色金拿起對主神拜三拜,才能把金紙燒掉,需要注意的是拜神燒金的順序是由面積大的先燒;祭拜祖先或是好兄弟則是剛好相反,燒金紙的時候也不能把要給亡者的銀紙或是隨意地把個人物品投入金爐,記得幾年前新竹有一名女子因愛犬車禍死亡,結果這名女子,竟然異想天開把狗的屍體,丟到土地公廟的金爐裡焚燒,直接把金爐當焚化爐,事後被廟方根據監視器找到人。這名女子也回到土地公廟向神明致歉,還承諾賠償全新金爐,不過沒想到她後來又改口表示只願意賠償2萬元,但承諾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到廟裡拜拜表達歉意,不過最後通通都沒有兌現,大家猜猜這名女子後來怎麼了?據新聞報導,這名女子隔月就因為酒後騎車而發生了嚴重的意外,而地點就在距離土地廟不到300公尺的地方……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為了自己的一時的方便而惹禍上身。

根據統計,台灣的廟宇密度為全球第一,早期的農業社會,寺廟就扮演著地方在地生活的中心與連接商業、公共事務的核心角色,就像老街、菜市場與廟口的關係一樣,與我們如此密切。雖然到了今天,許多文化、禮俗與禁忌逐漸被人遺忘,但寺廟文化與民間習俗仍然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離不開我們的食、衣、住、行、育、樂。

相關標籤 :

按地區搜索
按類型搜索節慶
文民部落
從活動月份搜索節慶
尋找縣市節慶
閱讀縣市相關文章